中国式养老需要新思路
【提示】:医养结合的养老形式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优越性和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重视。目前,中国式养老有哪些问题?如何解决?发展方向在哪里?部分专家学者均表示,推动医养结合这个新事物,需要有新思路。
医养两张皮还是老问题
我国现行的养老机构主要有政府、营利组织、非营利组织和传统家庭等单一机制参与,这些单一机制建立的养老机构存在着经费、运营、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,没有形成集合优势。
“养老、医病两张皮仍然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。”苏州大学副校长熊思东表示,目前,以民政系统为主建立的养老机构和传统的居家养老,都不具备基本的医护功能,健康状况不佳的老年人不得不在养老院、家庭、医院间奔波。
熊思东还认为,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人才严重缺乏。究其原因,一是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人才的岗位性质不清,二是待遇较低,三是执业能力不高,四是职业归属感和职业稳定性不强。
政府要承担规划责任
如何解决上述问题?湖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杨云彦表示,首先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,加快建立由政府主导的老龄化工作协调机制,明确发改、财政、民政、卫生计生、人社等相关部门的职责。
同时,政府应尽快研究制定出台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,或将其纳入区域老龄发展规划、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,根据老年人口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状况等要素,合理调整其规模、数量和功能定位。
鼓励“百花齐放”
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提出,在未富先老的中国,亟须建立居家养老、社区养老服务、社区医疗服务“三位一体”的中国式养老模式。
杨云彦认为,医养结合模式有多个方向可以尝试。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开设老年病科。医疗机构还可与辖区内的福利院、养老院等养老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,对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进行托管。在养老机构设立医务室,或选派由医生、护理和康复技术人员组成的医疗服务团队,定期到养老机构进行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。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将卫生院改造成医养结合机构、护理院,或与社会资本合作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或护理院。
长期护理要有医保护航
“医养结合很重要的一点是服务经费要有制度性来源,以保障服务的可持续。除了将医养结合中发生‘医’的费用纳入医保覆盖范围,照护费用也要有保障。”北京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孙铁英说。
温州医科大学校长瞿佳建议,可由政府、家庭或个人按比例各承担一部分费用,当老年人年老失能需要护理服务时,可从中支付相应费用。由政府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分级分类补贴制度,逐步扩大补贴范围,不设收入门槛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可建立专业失能老人医院,更好地保证失能老人享受到专业化医疗服务。
人才培养需要补齐短板
杨云彦认为,政府应引导医护人才向社区流动,为需要简单医疗服务的居家老人提供入户治疗,进行疾病预防与长期护理。吸纳农村劳动力、城镇就业困难人群从事养老服务业。
熊思东建议,对于已有的养老护理人员要加强集中与分期的职业培训。做好医养结合养老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,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、高职、中职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。将这类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,出台与医养结合人员相适应的岗位补贴、工资福利政策。